龜背竹是天南星科龜背竹屬植物,攀援灌木。莖綠色,粗壯,有蒼白色的半月形葉跡,周延為環狀,余光滑,長3-6米,粗6厘米。葉柄綠色,長常達1米,腹面扁平;葉片大,輪廓心狀卵形,寬40-60厘米;中肋及側脈表面綠色;I次側脈8-10對,向上漸遠離,II、III、IV級葉脈網狀,不明顯?;ㄐ虮L15-30厘米,粗1-3厘米。佛焰苞厚革質,寬卵形,舟狀,近直立。漿果淡黃色,柱頭周圍有青紫色斑點,長1厘米,粗7.5毫米?;ㄆ?-9月,果于異年花期之后成熟。
原產于墨西哥,各熱帶地區多引種栽培供觀賞。中國福建、廣東、廣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,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溫室。
龜背竹葉形奇特,孔裂紋狀,像龜背。莖節粗壯又似羅漢竹,深褐色氣生根,縱橫交差,形如電線。其葉常年碧綠,莖粗壯,節上有較大的新月形葉痕,生有索狀肉質氣生根,耐陰,是室內大型盆栽觀葉植物。
龜背竹喜溫暖濕潤,較遮陰的生態環境,忌強光暴曬與干燥,不耐寒,在中國多行溫室栽培,用于布置大廳、居室。生長適溫為20-30℃,15℃停止生長,越冬溫度為5℃。春、夏、秋三季生長過程中保持盆中有充足水分,冬季微潮,減少澆水。耐空氣干燥,冬季室內加溫后經常清洗成熟葉片。有一定的耐旱性,但不耐澇。在南方,可孤植于池畔、溪旁,及石縫中,頗具野趣。